消息
×
loading..

活性炭“吸不动”、RTO“烧不起”——VOCs治理难以言说的痛

问风之 长三角VOCs治理产学研用联盟
2025-02-15
阅读次数:13341
阅读字体

     年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废气净化专业委员会发布了《2024年有机废气治理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文中对VOCs治理行业2024年的主要政策标准、行业发展现状和关键核心技术进展做了总结,也对2025年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文章梳理了目前行业碰到的突出问题,如下:

  在工艺技术层面上,一是很大一部分污染源,特别是中小微型污染源之前多采用了低效或无效的治理设施,大量低效失效的治理设施需要升级改造。由于治理成本高,中小微型污染源难以采用焚烧等高效治理设施进行治理,缺乏针对中小微型污染源的低成本高效治理技术;

  二是关键吸附、催化材料性能标准还不完善,市场混乱,对整体治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

  三是部分工艺技术选择与运用不合理,造成部分高效治理设施低效运行;

  四是对工艺安全重视不够,造成近年来治理设施安全事故频发。

  在企业层面上,一是民营中小企业占比高,因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缺乏行业竞争力,近年来数量众多的无核心治理技术的小型企业被淘汰;二是行业内垫资类项目越来越多,工程款拖欠严重,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经营;三是最低价中标机制导致行业恶性竞争,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上涨,行业整体利润率降低等。

  小编也将这个问题抛给DeepSeek,它给出的回答是:VOCs废气治理行业在环保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发展迅速,但仍面临多重痛点,制约其效率和可持续发展。以下是该行业的主要痛点分析:

  1.技术复杂性与适用性难题成分复杂:不同行业排放的VOCs种类差异大,单一技术难以高效处理多种成分。技术匹配难:治理技术(如吸附、催化燃烧、生物法、RTO/RCO等)需根据浓度、风量等参数选择,但企业常因技术认知不足导致选型不当,处理效率低。二次污染风险:如活性炭吸附后脱附不彻底导致危废增加,燃烧法可能产生NOx等副产物。

  2.高成本压力初始投资高:RTO等高效设备成本动辄数百万元,中小企业难以负担。运维成本高:活性炭频繁更换、催化剂失活更换、能耗费用(如RTO天然气消耗)推高长期成本。隐性成本:监测系统维护、环评手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附加投入。

  3.政策与监管挑战标准执行不一:各地排放标准、监管力度差异大,部分企业为降本偷排或闲置设备。政策变动频繁:环保要求升级导致企业频繁改造设备,增加不确定性。监管漏洞:在线监测数据易造假(如调整采样条件),执法难度大。

  4.行业乱象与市场无序竞争低价恶性竞争:部分企业以低价中标,采用低效设备或简化工艺,导致治理不达标。设备质量参差:市场充斥劣质活性炭、低效催化剂,影响整体治理效果。服务能力不足:中小环保公司技术薄弱,缺乏全流程设计、安装、运维能力。5.监测与数据管理短板实时监测不足:依赖人工采样,无法连续监控,难以快速响应超标排放。数据准确性差:监测设备校准不及时或人为干扰,导致数据失真。信息化水平低:缺乏大数据分析能力,难以优化治理工艺或预警故障。

  6.副产物处理难题危废处置难:废活性炭、废催化剂等被列为危废,处理成本高且渠道有限。资源化利用低:回收的VOCs(如溶剂)纯度不足,难以直接回用,经济性差。

  7.意识与人才瓶颈企业认知不足:部分企业视环保为负担,存在应付检查心态,设备“装而不用”。专业人才短缺:缺乏兼具化工、环保、设备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影响技术选型和运维水平。

  8.跨区域与跨行业协同不足园区集中治理难:中小企业分散,难以统一规划集中处理设施。行业差异大:化工、喷涂、印刷等行业排放特性不同,治理方案难以标准化推广。说了这么多痛点,有什么解决办法呢?DeepSeek给出了几点思考方向,供参考:政策引导:强化标准统一与执行,加大补贴或税收优惠。技术创新:开发高效低耗技术,推动模块化、智能化设备。行业整合:淘汰低端产能,培育具备技术、资金、服务能力的优秀企业。数字化升级:推广物联网实时监测与AI优化控制,提升管理效率。VOCs治理需技术、政策、市场多方协同,方能突破痛点,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平衡。

  来源:DeepSeek、长三角VOCs治理产学研用联盟(转载请注明)

 

● 上述内容包含的数据及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与操作建议,据此而进行的投资、买卖、运营等行为所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及法律后果均应当自行承担。

● 凡本网注明“来源:铭炭网”的所有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铭炭科技保留依法追究违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 本网免费提供的注明来源铭炭网以外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章、图片、视频等,一般来自于其他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其在我网站进行公开展示目的在于与业内分享更多资讯,非用于商业目的或以实现商业利益为目的。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对前述内容进行使用,必须标明作品最初来源和出处,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0771-4812376 客服热线:19968071460  19317451360  19307712910
  • Email:gxmt@mingtan.cc(国内业务)  AC-China@mingtan.cc(海外业务)
  • 联系地址: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博艺路9号朗玥湖山4号楼
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分辨率1440X900以上
©2023 广西铭炭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